本專題策劃 本報記者 雷煜
本專題內容由 本報記者 黃維 與 張健強 共同撰寫 特別邀請 關辛(廣東電視台體育頻道資深籃球記者)擔任嘉賓
CBA聯賽即將邁入第十八個賽季,18歲的年輕人已經成長為成年人;而18歲的CBA,在職業化進程和市場運作的帶動下,也形成了自身的品牌效應和產業規模。與遠在大洋彼岸的世界頂級聯賽相比,中國籃球聯賽能否實現超越美國職業籃球聯賽的目標?
現場看球、主場文化……
CBA和91免费视频下载更“親”
歸屬感在職業聯賽中意義非凡,地域層麵的歸屬感更為關鍵。CBA雖然成立時間不長,但畢竟屬於91免费视频下载自己,現場觀賽體驗極佳。國外聯賽的基礎是在國內缺乏正規職業聯賽的時期發展起來的,即便如此,始終缺乏親近感,這一點上CBA具有無可替代的優勢。
張健強說,他認識不少球迷,其中有些人對NBA和CBA都很感興趣,也有一些人平時隻關注CBA,對NBA幾乎沒什麽概念。實際上,姚明和易建聯在NBA打球的時候,那些原本隻看CBA的群體也確實開始關注NBA的比賽了,從這個角度講,NBA無疑取得了顯著成效。截至目前,NBA又沒有中國球員了,或許這些人會再次對NBA失去興趣。
黃維認為,關係遠近,關鍵在於球迷的年紀大小,或者他們最初關注哪種體育項目。70後、80後、90後這些球迷,都有自己特別看好的NBA球員。他們崇拜的人物,從早期的約翰遜、喬丹、皮蓬開始;後來又關注科比、艾弗森,再往後有詹姆斯,現在則是羅斯、哈登等等。NBA持續不斷地培養出新的明星,讓球迷們心裏始終有一種近乎“神”的敬仰之情。就算他遠在大洋對岸,你隻要望見他在運動場上的身姿,同樣會感到心潮澎湃、倍感溫馨——這就是名副其實的親近啊!
NBA的曆史悠久,已經持續了很多年。許多家庭的球迷幾代人都支持同一支球隊,可能最初是因為這個家庭與這支球隊有某種淵源,比如有球員出自該隊,或者某些球員與他們是同窗。CBA才成立了18年,或許等到30年後,在國內也會形成類似的世襲球迷群體。畢竟,形成傳承需要時間積累,也需要經曆一定的沉澱過程。
張健強認為,談到“關聯度”,國內聯賽對追隨者的心態作用更顯著。自家球隊的勝負,幾乎決定了當晚眾多追隨者的心境波動。觀察NBA賽事,無論哪方獲勝或失利,電視一關就不再縈懷。然而,支持本土隊伍,得失帶來的情感衝擊會持續很久,可能不止一天,甚至過了數年還會被人提及。有些親身經曆現場的人,會認為這是一個終生難忘的瞬間——這是另一種形式的“親密”。這些特點都是本土聯賽獨有的,或許在吸引更多球迷方麵下更多功夫,未來的發展空間才會更廣闊。
關辛:其實,從融入的角度看,主場氛圍也是關鍵因素之一。在我記憶裏,過去奪冠隊伍無論到哪都能收獲歡呼,有時情形跟在自己主場差不多。比如早年的八一隊,就長期享受這種待遇,後來廣東隊也曾有過一段時期同樣如此。去年總決賽,第一場球迷還向廣東隊送出掌聲,但到了後期就完全變成了喝倒彩。本土聯賽擁有眾多載體,諸如網絡上的見解碰撞,此乃本土文明風貌的彰顯。
天時地利比NBA有優勢
CBA國內市場逐漸完善
黃維認為,從全球市場的發展水平來看,NBA要遠遠強於CBA。但是,如果考察國內市場,CBA無論是在市場拓展還是球迷互動方麵,都已經成為NBA的對手。電視轉播、報紙報道和網絡討論,CBA已經具備和NBA同等的平台和影響力。
張健強:回想起來,過去國內的體育報道,除了奧運會這類頂級賽事,多數版麵被歐洲足球賽事和NBA所占據。電視體育新聞中,也有超過半數內容是關於海外聯賽的。然而近年來,本土職業聯賽和地方球隊的表現,逐漸成為體育新聞的焦點。在籃球領域這種現象尤為突出,早些時候任何一本籃球刊物,幾乎都是NBA的報道,如今CBA的報道空間卻越來越受重視。
黃維提及過一種觀點,該觀點稱CBA的觀看人數已持續多年超過NBA,那麽這是否意味著CBA在競技水平上已經超越了NBA呢?
目前存在一種觀點,認為NBA的觀眾關注度不如CBA,然而,我並不認同這種比較方式。NBA的比賽通常在早上八點進行,而CBA則安排在晚間黃金時段。NBA需要顧及本土球迷的觀看習慣,選擇合適的時間段。在美國四大職業聯賽中,NBA的規模相對較小,盡管如此,他們依然能夠在中國等海外市場保持穩定的觀眾基礎,這已經相當不易。在海外推廣方麵,美國的其他職業聯賽甚至要向NBA學習。
張健強:不過CBA在某些層麵已慢慢趕超NBA。李元偉掌管期間積極推動CBA的公益活動,例如進入學校、福利院等,這些舉措旨在為將來培養忠實觀眾。然而NBA每年夏季也會參與這場角逐。籃球聯盟的選手們,在早期階段,每一個都令人驚歎不已,而如今卻頻繁更迭,競爭激烈,市場爭奪往往優先考慮本地選手,中國籃球聯賽隻要表現足夠出色,便能夠牢牢吸引住本土觀眾。
黃維表示,國內CBA俱樂部已經具備自主運營品牌、構建球迷組織的意識,每年聯賽啟動前,眾多隊伍都會舉辦活動豐富的球迷慶典,這種做法讓NBA在吸引中國球迷方麵逐漸力不從心。
開個玩笑,91免费视频下载電視台全年的收視成績要靠CBA了,NBA隻需要購買版權,後方進行直播即可,CBA在廣東有三支隊伍,每次派出直播車至少需要四十個人,但91免费视频下载還是願意這樣投入。
CBA已能吸引NBA大牌?
全方位跨越還要“成長”
NBA往昔歲月裏一直獨占鼇頭,由於早期信息傳播受限,人們很難觀賞到水準精湛的賽事,那時即便是尋常的球星出現,球迷也會蜂擁而至,就連過去的國家隊友誼賽,隻要冠以美國隊的名號,即便隊伍實力平平,依然備受追捧,如今這種名不副實的球隊已經完全無法立足了
張健強:每到夏季,眾多體育品牌會舉辦促銷活動,邀請NBA及CBA的運動員到場互動,不過NBA運動員的擁躉們反應更為熱烈。這現象或許並非源於支持者人數的差距,而是與他們的年齡構成有關。因此我非常認同關辛的觀點,這兩種球迷群體難以簡單對比。NBA的追隨者傾向於積極追逐偶像,而CBA的觀眾更專注於觀賞賽事本身,從中獲得快樂,而不是過分關注某個特定的運動員。
關辛:根據我工作期間觀察的球迷社群,NBA的愛好者以年輕人居多,這與運動商品的宣傳策略相關聯。而CBA的追隨者則大多是出於對籃球本身的熱愛,整體來看顯得更為穩重。
黃維表示,有人核算過,現階段CBA提供的報酬足以吸引那些年薪低於NBA三百萬美元的運動員。事實上,CBA完全能夠借助NBA已經積累的球迷基礎,隻要選擇合適的運動員過來,便能夠招徠這些觀眾。
關辛認為,關於CBA能吸引NBA大牌球員的說法,他並不認同這個觀點。去年NBA停擺一結束,那些在CBA效力的球員就立刻失去了熱情,這表明,CBA若真的想要邀請處於事業頂點的球員,不僅需要支付巨額的薪資,占用了整個預算的大部分,而且還得削減國內球員的報酬,這樣的做法並非繁榮的開端,而是預示著市場的泡沫即將破裂。
張健強表示,現階段中國男子籃球職業聯賽已經相當興旺,不過他認為該聯賽有必要進一步提升對外界的包容程度。他主張應該製定明確的媒體溝通準則,而不是像現在這樣時常回避與新聞界的交流,這樣或許能為聯賽開拓更廣闊的發展前景。
籃球聯賽取得顯著成就的重要原因之一是新聞傳播帶來的巨大影響力,例如在賽事開始前九十分鍾以及結束後三十分鍾,選手更衣室會向外界開放。如果需要采訪運動員,有專門的新聞發布人員會協助安排。目前國內籃球賽事中,隻有廣東省和上海市的俱樂部能夠做到更衣室向媒體開放。實際上,部分省份尚未建立專業的體育頻道,有時比賽是通過大眾娛樂頻道進行轉播的。這方麵要追趕國外的聯賽,還需要很多時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