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馬是去年的歐冠冠軍,巴黎是今年的歐冠冠軍,兩支球隊在今年的世俱杯半決賽相遇,這本來應該是代表了歐洲足球的巔峰對決,乃至世界足球的巔峰對決,可是這一場比賽活生生打成了半場攻防戰,皇馬被壓著打,比賽前23分鍾就0-3落後,巴黎為了決賽在下半場輪換了,依然在下半場取得1個進球。
這場比賽的比分並不能代表兩支球隊的整體實力,皇馬在這場比賽表現出來的問題,就是比賽態度有問題,跑動懶散、陣型鬆散,讓巴黎幾乎隨心所欲。賽後的技術統計,巴黎拿到了68%的控球率,17次射門5次絕佳機會,而皇馬隻有32%的控球率,11次射門2次射正0進球。核心問題是,為什麽差距這麽大?很簡單,皇馬太鬆散了,而且右後衛阿諾德、左中衛赫伊森的缺席對於比賽影響非常大。之前皇馬能順利殺入半決賽,在後場出球方麵阿諾德、赫伊森的向前球權輸送非常重要,這也是阿隆索在夏窗引援改造球隊的關鍵。
阿諾德一般在皇馬的戰術中充當右邊前衛的角色,他的身後交給了呂迪格幫助對抗。赫伊森雖然是三中衛體係中的左中衛,可是他身前有弗蘭-加西亞負責對抗,兩個邊路兩套出球、對抗的配置,讓皇馬可以在兩個邊路順利完成轉移、調度,之前皇馬的比賽強弱側轉移的場麵非常多。可是這場比賽都沒有了,巴爾韋德可以代替阿諾德在右路的向前任務,那麽左路呢?交給了不擅長向前出球的呂迪格,於是呂迪格一次後場出球失誤,送給了巴黎第二個進球。表麵上看是呂迪格的失誤問題,可是也是皇馬整體性不夠、接應不夠的問題。
為了彌補後場出球的不足,皇馬用了維尼修斯-加西亞-姆巴佩的前場三叉戟,本質上是用貢薩洛加西亞的對抗、攪局,給維尼修斯、姆巴佩反擊用的,說白了就是打手的角色,結果貢薩洛-加西亞6次對抗成功1次、2次爭頂全部失敗。
你前場控不住球,那麽你的反擊就很難推進,巴黎的回防速度並不慢。而皇馬的回防速度,顯然比巴黎要弱了一個檔次,這是比賽態度的問題。皇馬輸的不冤枉。如果要解決問題,除了前場必須做出一定人員安排的犧牲,皇馬恐怕不得不考慮阿諾德、赫伊森的替補問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