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時間8月24日足球日報,日本《足球文摘》發布的一篇評論文章,對東亞杯的實際價值提出了質疑。該文指出,這項賽事觀眾吸引力不足,不屬於國際A級正式比賽,且因多數在歐洲效力的球員未能參賽,整體競技水平有所削弱,難以真正起到鍛煉隊伍的作用。
文章尤其對中國男足的表現提出嚴厲批評,聲稱與其交手“近乎於浪費時間”,稱中國隊在戰術執行、體能儲備和比賽節奏控製等多個方麵,均未能達到現代足球的標準,進攻組織效率不高、防守漏洞頻現,無法為對手提供高質量的對戰環境。
過去,日本媒體對中國男足,實際上沒有太多貶低和嘲諷。但隨著連續兩屆世預賽國足都被日本輕鬆戰勝、尤其是經曆了去年的0-7之後,日本媒體對國足的態度也開始快速轉為蔑視。顯然,國足完全失去了來自對手的尊重。
必須承認,中國男足近年來的成績持續低迷,不僅多次無緣世界杯等國際大賽,即便在亞洲範圍內也往往早早喪失了實力上的優勢,甚至在麵對東南亞球隊都開始力不從心。從2006德國世界杯算起,國足連續缺席了6屆世界杯。場上表現難以令人信服,戰術紀律鬆散、技術運用粗糙、心理穩定性不足,這些問題長期受到批評,也難怪對手會輕視國足。
麵對這類質疑與批評,回避或辯解並無實際意義。中國男足要想真正證明自己、回應這些輕視,唯一途徑是踏實地推進係統性建設與改革。這必須從基礎環節入手:堅定推動青少年培訓體係質量升級,拓寬選材範圍,加強技術和戰術意識的培養;提升國內聯賽的比賽強度和節奏,使球員在俱樂部層麵就能適應高對抗、快節奏的現代足球環境。唯有在正式比賽中展現出頑強、整體、具備競爭力的麵貌,才能逐步改變形象、贏得認可——尊重從來不是靠爭論得來的,而是靠實打實的表現贏來的。